back_img

马说原文及翻译(带作者简介)

2023-12-07 马说原文 原文及翻译 马说带作者简介

韩愈的“马说”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绝美之作,被誉为宝刹之言,议论性散文的瑰丽石碑。全文内容奇特独出,通过描绘马的形象,韩愈巧妙地引导读者对马这一物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折射出韩愈对社会的洞察和评价。

马说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马,也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车夫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饲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特殊的才能和英武的体态无法显示出来,况且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还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驾驭它,却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能充分施展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注释

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只:同"只",只是。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马厩。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以,按照,介词。称,称颂,称道。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一食:吃一次。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粟。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石,十斗为石。食:同"饲",喂养。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是:这,指示代词。能:才能。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且:将。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策:鞭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尽其材:全发挥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鸣之:(马)嘶鸣。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之:临视着马。临,从高处往下看。其:语气助词,加强反问语气。辱: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故:所以 于:在。以:把。一食:吃一顿。食,吃。或:有时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现;显现。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不可得:都做不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策之:鞭打马。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道:正确的方法。食之:食,通"饲",喂养它。之:无意义。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临:面对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其("其真无马邪(yé)?"):恐怕,表推测 邪:同"耶",表示疑问。虽:故虽(即使)有名马虽(虽然)有千里之能 知:懂得。

赏析

《马说》一文写于其至暗时刻,此时的韩愈已寓居长安十载,考了四次科举才得中进士,三次考博学鸿词科不第,三次写信干谒宰相毫无回音,“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也就是三次登门拜访,都被家丁赶了出来。无尽委屈无处发泄,满腹经纶无处施展。

于是他将满身委屈投到笔端,写出了广为人知的古文名篇《马说》。至此,韩愈的长安之旅终究还是一无所得,黯然收场。离开长安后,为了生计,在一些地方节度使幕府中做文职工作,直到六年后才通过吏部选拔,开启了他波浪壮阔的仕途人生。《马说》一文大概写于唐贞元年间,此时的韩愈刚踏上仕途,谁知竟然在长安蹉跎十年,未得寸进。尽管“志不得通”,韩愈依旧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而此时的朝廷却是奸佞当道,有才能有能力的能人志士不受重视,郁郁寡欢。

于是写下说理文《马说》,以论证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就如统治者识才惜才对人才的重要性,同时表达出对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

上一篇 : 六国论原文及翻译(带赏析)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