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狼》蒲松龄原文(含赏析)

2023-12-09 原文含赏析 狼原文

《狼》无疑是蒲松龄的杰作,是他心中的那份悲悯与批判如火如荼地燃烧起来。蒲松龄用他细腻的笔触,把一个尘封已久的故事带到了我们眼前,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无情。他严肃认真,却又带着微笑,以他的《狼》揭示了人性的丑恶与善良,给我们前进的方向。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地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跑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屠夫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金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赏析

两篇文言文的开头都展开了环境描写。甲文交代了时间“晚”,乙文交代了“日已暮”,此外,都是屠户一人,但是甲文有两狼紧跟,乙文中只有一狼。开篇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渲染了紧张的氛围,衬托了屠户一开始害怕的心理,为下文的发展做铺垫。不仅如此,也创造了紧凑的阅读节奏,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全文对狼与屠户的对峙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在甲文中,一开始屠户是害怕的,所以希望“投以骨”转移狼的注意力,让狼放弃把自己当作猎物。但是狼的贪得无厌在这一刻暴露无遗:“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跟后面的狼停住了,之前的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的希望彻底破灭了。所以他困窘不安,开始想要反抗。屠户找到了有利的环境条件——麦场里的柴草堆,于是“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最后,屠户坚定抵抗,”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但是在乙文中,屠户一开始也害怕,但是却“示之以刃”,拿刀来给狼看,起到威慑的作用,却没有想过拿肉来“贿赂”狼。屠户害怕的好像并不是自己的性命,而是怕狼抢走了自己的肉。为什么同样是人狼对峙,屠户的态度却不同呢?其实一开始作者就交代了,甲文中是一人对两狼,而且屠户已经没有肉了,饿狼的攻击对象只剩下屠户,但是在乙文中,首先一人一狼,屠户有刀,处于优势,另外他还有肉,狼首先想要的肯定是肉。所以,乙文中的屠户没有选择攻击,而是机智地“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户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户了。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注释

1、暮:傍晚。

2、夜耕:夜晚替人耕田,打短工的

3、为[wèi]:被。

4、遗[yí]:留下。 

5、伏[fú]:躲藏(也有人说是埋伏,躲藏更符合当时情景。)

6、去:离开。

7、盈:超过。

8、不盈:不满,不足。

9、负:背。

10、行室(xíng shì):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11、苫(shàn):用草编的席子。

12、去:离开。

13、豕(shǐ):猪。

14、方:才。

15、则:就。

16、股:大腿。

17、乌:哪里,怎么。

18、顾:但是

19、死之:杀死它

上一篇 :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附赏析)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